1.模具沖裁件斷面都帶有錐度。光亮帶是測量和使用部位,落料件的光亮帶處于大端尺寸,沖孔件的光亮帶處于小端尺寸;且落料件的大端(光面)尺寸等于凹模尺寸,沖孔件的小端(光面)尺寸等于凸模尺寸。2.在測量與使用中,落料件是以大端尺寸為基準,沖孔孔徑是 以小端尺寸 為基準。3.凸模輪廓越磨越小,凹模輪廓越磨越大,結果使間隙越用越大。
計算原則:1.設計落料模先確定凹模刃口尺寸:以凹模為基準,間隙取在凸模上,即沖裁間隙通過減小凸模刃口尺寸來取得。設計沖孔模先確定凸模刃口尺寸:以凸模為基準,間隙取在凹模上,沖裁間隙通過增大凹模刃口尺寸來取得。2.根據沖模在使用過程中的磨損規律,設計落料模時,凹模基本尺寸應取接近或等于工件的極限尺寸;設計沖孔模時,凸模基本尺寸則取接近或等于工件孔的極限尺寸。模具磨損預留量與工件制造精度有關。3.沖裁(設計)間隙一般選用合理間隙值(Zmin)。4.選擇模具刃口制造公差時,要考慮工件精度與模具精度的關系,即要保證工件的精度要求,又要保證有合理的間隙值。一般沖模精度較工件精度高2~4級。對于形狀簡單的圓形、方形刃口,其制造偏差值可按IT6~IT7級來選取;對于形狀復雜的刃口制造偏差可按工件相應部位公差值的1/4來選取;對于刃口尺寸磨損后無變化的制造偏差值可取工件相應部位公差值的1/8并冠以(±)。5.工件尺寸公差與沖模刃口尺寸的制造偏差原則上都應按“入體”原則標注為單向公差。但對于磨損后無變化的尺寸,一般標注雙向偏差。落料件上偏差為零,下偏差為負;沖孔件上偏差為正,下偏差為零。加工方法:1. 分開加工具有互換性、制造周期短,但Zmin不易保證,需提高加工精度,增加制造難度。適用于:圓形或簡單刃口。2. 配合加工,Zmin易保證,無互換性、制造周期長。適用于:異形或復雜刃口。
如何有效減少模具使用中的磨損:折彎模具使用過程中的磨損幾乎是無法避免的,因為模具長期受到折彎壓力的作用必然會磨損。套用一句話“誤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錯誤是可以避免的。”可能用在這不太準確,但是做到對折彎機模具的正確使用和養護能有效減少模具在使用中的磨損。比如正確安裝模具、規范使用模具、在多工件加工時盡量分散折彎壓力等都是減少磨損的有效措施。
在什么時候模具需要修磨:首先先看被折彎的工件是否正常?往往磨損嚴重的模具會使工件表面變得粗糙,有明顯的痕跡。對比工件被折彎后的角度,角度是否有較大偏差。再去直接觀察上下模,表面是否出現了劃痕,刮擦。出現這幾種情況的話,就要去修磨折彎機模具了。注意:折彎機模具的修磨時間間隔不宜太久,否則會縮減模具的壽命。這也是我在上一篇文章折彎機模具的養護中所提到的問題“樣的使用周期和頻率大致相同的兩個公司其中一家的折彎機模具卻多修磨了好幾次。”控制好周期對于工件的質量,機床的負載和生產成本上都是相關的。
所以折彎機模具的修磨并不是像我當初所想的把刀磨鋒利,而更加體現出的是“修”這個字。所以廣大同行在使用折彎機進行生產的時候,一定要關注折彎機器和折彎模具的狀態。就像很多廠里的標語“細節決定成敗”,而這些細節也是不能忽視的。
沖剪機模具行業迅猛發展近年來。僅上海一地就有沖剪機模具企業1500余家,年產值近100億元:其中,沖剪機模具是沖剪機企業占三成之多,行業年平均增長濾超過20%目前。國內沖剪機模具產業正在面向6大產業和重點行業發展,特別是汽車和精密鈑金行業,精密鈑金已經實現85%國產化,汽車沖剪機模具實現90%國產化。
據預測,未來5年,行業總產值將達到200億元左右,隨著進口沖剪模具的不斷壓縮,將為行業增加7億元左右產值。
目前汽車產業的沖壓、塑料、沖剪機模具中藏劍機模具制造企業近70家,據統計。其中,有近7家企業達億元的年產值,有個別企業年增長率達成為沖剪機模具工業中的主力軍:目前,沖剪機模具工業具有一些明顯的特點,生產企業幾乎都是私營企業,企業相對集中沖剪機模具中已形成沖剪機模具產業群體,可滿足于不同層次的用戶需求。同事,隨著藏劍機模具快速發展,企業通過多次創業,成長出一批高技術的重點企業,企業的發展對當地和周邊地區工業發展的拉動有明顯作用。
您好,歡迎蒞臨金菲刀具,歡迎咨詢...
![]() 觸屏版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