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刀補
特點:硬質合金刀具中心軌跡的段間都是用圓弧連接過渡。優(yōu)點:算法簡單,實現(xiàn)容易。缺點:①外輪廓加工時,由于圓弧連接時,刀具始終在一點切削,外輪廓尖角被加工成小圓角。②內輪廓加工時,必須由編程人員人為的加一個輔助的過渡圓弧,且必須保證過渡圓弧的半徑大于刀具半徑。這樣:一是增加編程工作難度;二是稍有疏忽,過渡圓弧半徑小于刀具半徑時,會因刀具干涉而產生過切,使加工零件報廢。
(2)C刀補特點:刀具中心軌跡段間采用直線連接過渡。直接實時自動計算刀具中心軌跡的轉接交點。
優(yōu)點:尖角工藝性好;在加工內輪廓時,可實現(xiàn)過切自動預報。
兩種刀補在處理方法上的區(qū)別: B刀補采用讀一段,算一段,走一段的處理方法。故無法預計刀具半徑造成的下一段軌跡對本段軌跡的影響 C刀補采用一次對兩段進行處理的方法。先處理本段,再根據(jù)下一段來確定刀具中心軌跡的段間過渡狀態(tài),從而完成本段刀補運算處理。
不同的設備系統(tǒng),有不同的對刀方式,而不同的對刀方式,硬質合金刀具長度補償?shù)暮馐遣灰粯拥摹H缒臣庸ぶ行南到y(tǒng),配上自動測量儀,它的長度補償是補償?shù)毒叩恼嬲L度,即主軸錐孔端面中心至刀具刃口底端的長度;而某系統(tǒng)中機上手動對刀時長度補償是指補償?shù)毒邚哪骋籞軸向基準高度下降到工件座標原點的距離,它補償?shù)牟皇堑毒叩恼嬲L度,而是刀具下降的距離。不同的刀具有不同的長度補償值;而機內手動對刀時同一把刀加工不同工件編程原點的零件時也有不同的長度補償值,這些不同的補償值可以分別寄存在不同的長度補償號H里面, 以備機床運行時程序隨時調用。
(1)機內手動對刀測量方式讓Z軸回到機床參考點,這時機床座標系中X,Y,Z軸數(shù)值都為零,選擇一個工件座標系(G54~G59任選一個都可),這時把Z值輸為零,再把刀具裝入主軸依次確定每把刀具與工件在機床坐標系中的Zo平面相接觸,即利用刀尖(或刀具前端)在Z方向上與工件坐標系原點的距離值作為長度補償值,即主軸下降后此時機床坐標系的Z坐標值直接作為每把刀的刀具長度補償值,注意數(shù)值的正負號不能漏。
(2)機外刀具自動預調儀測量方式是在刀具預調儀上測出的主軸端面至刀尖的距離,輸入CNC的刀具長度偏置寄存器中作為刀長補償值,此時的刀長補償值是刀具的真正長度,是正值。
(3) 自動測長裝置十機內對刀方式設標準刀具的長度補償值為零,把在刀具預調儀上測出的各刀具長度與標準刀具的長度之差分別作為每把刀的刀具長度補償值.其中,比標準刀具長的記為正值,比標準刀具短的補償值記為負值。
先通過機內對刀法測量出基準刀在返回機床參考點時刀位點在Z軸方向與工件坐標系原點的距離,并輸入工件編程座標系中。
精度越高的模切刀片質量越好,檔次越高
精度越高的模切刀片質量越好,檔次越高刀峰經(jīng)淬火處理的刀由于刀身軟,刀峰硬,通常被稱為軟刀
軟刀中淬火處理面積的厚薄對耐用性影響很大,淬火面積大,承托刀身傳遞過來的機械壓力的能力越大,反之較硬的刀峰與較軟的刀身的接觸面積較少時,硬的部分會向軟的部分凹陷進去,或很易脫落,承托力不足或減至零,即刀的壽命縮短。
當然也不能無限制增加淬火層面積,淬火層面積太多會影響模切刀的彎曲。由于淬火層的重要性,加上淬火層面積越大,刀的造價越高,所以有些無良生產商甚至用涂顏色的方法在刀峰涂上一層墨色就說是淬火處理,以欺騙用戶,作為使用者應具備清醒的頭腦,不要被假刀瞞騙。
以某模切刀為例,其精度達±0.02mm,且A、B、C類刀上本身的精度可達±0.007mm,比如長期選用A類刀,那么A類刀的精度可以過到±0.007mm(B類、C類同樣),這種做法方便于用戶。用戶購買同類刀,價格并未改變,而可得到精度工差±0.08mm的,而普通補底紙也只有0.05mm厚,公差之大難于用補底紙來補。特別是對于精度要求極高的不干膠模切,這些粗糙的模切根本不合格。
您好,歡迎蒞臨金菲刀具,歡迎咨詢...
![]() 觸屏版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