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度越高的模切刀片質量越好,檔次越高
精度越高的模切刀片質量越好,檔次越高刀峰經淬火處理的刀由于刀身軟,刀峰硬,通常被稱為軟刀
軟刀中淬火處理面積的厚薄對耐用性影響很大,淬火面積大,承托刀身傳遞過來的機械壓力的能力越大,反之較硬的刀峰與較軟的刀身的接觸面積較少時,硬的部分會向軟的部分凹陷進去,或很易脫落,承托力不足或減至零,即刀的壽命縮短。
當然也不能無限制增加淬火層面積,淬火層面積太多會影響模切刀的彎曲。由于淬火層的重要性,加上淬火層面積越大,刀的造價越高,所以有些無良生產商甚至用涂顏色的方法在刀峰涂上一層墨色就說是淬火處理,以欺騙用戶,作為使用者應具備清醒的頭腦,不要被假刀瞞騙。
以某模切刀為例,其精度達±0.02mm,且A、B、C類刀上本身的精度可達±0.007mm,比如長期選用A類刀,那么A類刀的精度可以過到±0.007mm(B類、C類同樣),這種做法方便于用戶。用戶購買同類刀,價格并未改變,而可得到精度工差±0.08mm的,而普通補底紙也只有0.05mm厚,公差之大難于用補底紙來補。特別是對于精度要求極高的不干膠模切,這些粗糙的模切根本不合格。
前角在正交平面內測量的前刀面與基面間的夾角。機械刀具前刀面在基面之下時為正前角,刀具前刀面在基面之上時為負前角。前角一般在-5°~ 25°之間選取。前角選擇的原則:前角的大小主要解決刀頭的堅固性與鋒利性的矛盾。因此首先要根據加工材料的硬度來選擇前角。加工材料的硬度高,前角取小值,反之取大值。其次要根據加工性質來考慮前角的大小,粗加工時前角要取小值,精加工時前角應取大值。基本原則是:塑性越大的金屬前角越大,像鑄鐵這類幾乎沒塑性的前角要取到負值
后角在正交平面內測量的主后刀面與切削平面間的夾角。后角不能為零度或負值,一般在6°~12°之間選取。后角選擇的原則:首先考慮加工性質。精加工時,后角取大值,粗加工時,后角取小值。其次考慮加工材料的硬度,加工材料硬度高,主后角取小值,以增強刀頭的堅固性;反之,后角應取小值。
主偏角在基面內測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與進給運動方向的夾角。主偏角一般在30°~ 90°之間選取。主偏角的選用原則:首先考慮車床、夾具和刀具組成的車工工藝系統的剛性,如車工工藝系統剛性好,主偏角應取小值,這樣有利于提高車刀使用壽命和改善散熱條件及表面粗造度。其次要考慮加工工件的幾何形狀,當加工臺階時,主偏角應取90°,加工中間切入的工件,主偏角一般取60
機械刀具的發展
當前,我國的機械加工業迅速發展,一些切割難度比較大的材料在材料工業和精密機械工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要想滿足現代機械加工業的發展需求,還需要科學使用一些強度高、韌性好的工具。因此,硬質材料刀具便逐漸應用到機械加工業中。本篇文章針對硬質材料刀具的發展歷程,著重探討了硬質材料刀具在機械加工中的應用,以供同行業朋友相互參考借鑒。
現代制造技術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迅速發展,機械制造業對機械設備零件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尤其是對于機械零件結構性能的要求不斷提升。因此,社會上便逐漸出現了具備各種性能的新材料,這些新材料不僅對傳統的機械加工刀具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而且加工難度相當大。這時,先進的切削刀具便成為機械加工業發展的關鍵,而硬質材料刀具無可厚非地應用到了現代機械加工中。上世紀五十年代,美國科學家將人造金剛石、結合劑,以及碳化硼微粉作為原材料,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進行反應,將燒結出的聚晶塊作為刀具的主要材料。發展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后,人們逐漸研究出復合片材料,這樣的材料是對金剛石與硬質合金結合生產的,或者是氮化硼與硬質合金結合生產的。這樣的技術將硬質合金視為基體,使用壓制或者燒結等方法在基體的表面形成一層金剛石而得到的,金剛石大約厚0.5到1毫米。這樣的材料不僅能夠提升材料的抗彎性,而且將傳統材料不易焊接的問題有效解決。這便促進了硬質材料刀具進入應用階段。
您好,歡迎蒞臨金菲刀具,歡迎咨詢...
![]() 觸屏版二維碼 |